热忱、斗志、与忍耐 -- 关于我

童年

1999 年,我于浙江杭州出生。

那时经济快速腾飞,几个一线城市一跃成为了中国发展的中心。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我的父母决定离开他们家乡,来到上海寻找新的机会。

这也是我的故事开始的地方。


青年

小时候,我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孩子。

相比身边的人,我好像从来没有同他们一样优秀。我的姐姐常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学习好、有才能, 相反, 我却从未拥有过真正的驱动力。

现在想想, 平庸在中国现在这个环境是难以被接受的,在我们这样的国家,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得不停地奔跑。

在2013年冬季,我的人生开始出现了一些改观。寥寥几次面试后,我收到了一所上海本地美式高中的入学邀请。我和家人在很长时间的探讨后,决定要向留学这条路进发。

这意味着,我将要在之后的三年里不懈努力,为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付诸努力。从那天起,我和一个同龄人的人生道路开始有了很大的差异。



一条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开始全方位的接触美式教育和美国文化。

学校的教学理念提倡了 “东西融合”。我认为,北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更多挖掘学生兴趣的契机。

在那几年里,我参加了不少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万圣节、“秘密圣诞老人”、学生会、才艺表演、学术辩论、音乐剧,等等。

我很感谢这三年里充满了有趣的课外活动,在学习之余慢慢发掘自己。于是,我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自己的兴趣,人格,安排自己的未来与期许。

也许是因为我的父亲也是工程师的缘故,我很早就认识到,自己显然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高中时就像他一样思考和对待我的问题。

我的母亲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她是“说做就做”的人。这也构成了我的一部分。

在高二时,我为一个才艺表演活动编写了舞台特效灯的控制程序。

我喜欢和机器交互, 它们是绝对正确的,但是魔力却是来自人类。(在后来的学习中我认识到机器并不绝对正确,相反,它们其实很“笨”,哈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会去上海书城读读电子和微控制器相关的内容。我还尝试了在运行Linux的计算机上编程,便越发对科技感到浓厚的兴趣。

美国申请的要求很杂,主要包括了托福、美国高考、大学先修课程成绩与文书写作, 从我发现自己的才能的那一天起,这些挑战都无法磨灭我要迸发的决心。

激情、决心、坚韧、上进心和好奇心 -- 三年里这些品质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它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支持着我,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大学,理想,与感悟

2017年9月3日我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机场。

我记得那一天我的妈妈在送机口哭了,这是她的孩子第一次单独远行。

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涯也正式开始了。

我就读于一所公立大学,学习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大一时我学了大量的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磁学,工程思维导论,学术写作,MATLAB,等等。

大二每个电子系的学生都会上一整年连续的模拟和数字电路系统设计和分析导论。有很多概念和方法都很难在段时间内理解, 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复练习。

现在我的脑海里还会闪过曾经的无数个傍晚,自己抵过一天的困意去图书馆开始学习,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杯咖啡。本科时也常担心自己的绩点,怀疑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

一门学科从第一天开始看会是有趣的,深入以后你将会变得越发好奇。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当程序有缺陷、方程式出问题,便会抓耳挠腮。也是这无数次的百思不得其解,砺炼着我。

工程师

意识到自己兴趣使然,对于于数字硬件和底层固件更感兴趣后, 我的专业课程选择也开始向这方面倾斜, 这也是我研究生以及未来职业的专业重心所在。 当然,现在我的体会是,汲取的知识越多,意识到自己真正懂的越少。区区四年里只能和一个领域的专家有过有限的交集。

因此,学习确实是一件终身的事情。

在课程和工作中我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够快速地分析一个陌生的问题,逐步产生有效的策略,并且从解决困难的问题中获得信心与新的积累。

当我开始意识到我不再害怕某些问题时,这意味着我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循环,在这些领域已经产生了足够的信心。

继续向前

现在我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五年后你觉得自己会变得如何?

很显然,需要完成的事情总是比要说得多,我相信面对未知的最好方法便是行动起来。

幸运的是,在这个年纪,我开始真正地认识自己, 性格,才能,我所爱的人。这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所以,面对未知的一切,我都已经准备好了。